你是否無意中買過假冒偽劣商品?是否也會遇到假煙、假酒、山寨手機、名牌高防等商品?是否為自己企業多年辛苦樹立的品牌名譽被毀于一件假冒商品上?現在社會上的造假者很是猖狂,連食物都敢下手腳,致使了像三鹿奶粉事件、蘇丹紅事件等等,假冒商品已經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大事情。
假冒商品會對普通消費者帶來三個方面的危害,一、身體上的傷害,主要是針對一些買了偽劣食品、劣質衣服、生活用具的消費者。二、精神上的傷害,假冒偽劣商品讓消費者很是惱火和氣氛,如若申訴,又浪費了很多精力和錢財。三、給消費者帶來了財產的損失,就等于花錢買了低價值甚至是零價值的商品。
假冒偽劣帶來危害回放
從1992年到1996年,河南、黑龍江、湖北、四川、廣西、云南等七起假酒案致死68人,致殘百余人;山東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北等六名兒童、一名婦女因注射假冒針劑致死,假冒偽劣已經成為了殺人的兇手,使人家破人亡。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一個個體醫生,也因滴注了假冒針劑死亡。劣質電器、燃氣器具致死人命,劣質化妝品灼傷面部,劣質飲料食品引起中毒,更是屢有報道。有人說,除了假發沒有假的,什么都有假,此話雖不全面,但反映了人們恐懼的心態。
1994年河南汝城縣農林牧種源公司非法銷售假雜交稻種案,造成浙江、安徽、湖南三省6個縣8萬畝水稻減產,其中4萬畝水稻絕產,3萬多農民缺糧斷炊。假冒偽劣使一些地區本來就很脆弱的農業生產雪上加霜,嚴重破壞農業生產,影響農民生活的安定。
近年來假冒偽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,假奶粉等事件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的同時,對社會公共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危害。對于探討如何防止假冒偽劣的問題,一直沒有停止......
如何防止假冒偽劣
這個問題一直被重視,但是假冒偽劣商品貌似屢禁不止,不法商販受利益的驅使,不顧消費者身體安全和健康。在加強監管的同時,如果從技術手段來制止假冒偽劣,是不是更科學和可靠呢?
防偽技術 助力于規范市場秩序
目前的大多數商品的包裝上都有防偽標識,通常消費者和監管部門通過這個來鑒別真偽,通過防偽技術來識別假冒偽劣的作用越來越為突出,一般的商家都會在自己產品上印刷防偽標識,讓造假者難以模仿,于是對于商品市場更加充滿了信心。盡管在通往明朗的前程之前,要通過一段曲折的路。但邪不勝正,假冒偽劣終有一天會被消滅。但是現在造假者也不容我們忽視,有的造假者甚至可以以假亂真。防偽打假,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......